Hauntology, Lost Futures and 80s Nostalgia

Video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Video
Captions Word Cloud
Reddit Comments

Though I feel like cuck philosophy makes some really great observations in that I do also really like this reply

👍︎︎ 12 👤︎︎ u/OfLiliesAndRemains 📅︎︎ Feb 22 2019 🗫︎ replies

I remember Hauntology on weird blogs ages ago like Mindless One.

👍︎︎ 8 👤︎︎ u/[deleted] 📅︎︎ Feb 22 2019 🗫︎ replies
Captions
辐射是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游戏系列之一。 这个系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它的未来复古主义设定, 上世纪中叶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美学 在激发辐射创作者灵感的许多作品里,有一个叫做《禁忌星球》的科幻电影 在1956年《禁忌星球》刚刚被创作出来的时候 它实际上是以积极畅想未来的方式,以期捕捉来自未来的掠影 这部电影本身不仅证明了大成本科幻电影在商业上成功的可能性, 他还是第一部全部配乐由电子乐组成的主流电影。 你现在听到的就是它的配乐 这个电影的配乐并不只是合成器对我们熟悉旋律的再演绎 它听起来是如此的奇怪与未来主义 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然而在这部电影的美学理念被再度拾起, 辐射1发售的1997年, 这种美学已经不再拥有过去那种试图一窥未来的精神了 它已然变成了一个“成型的人造物”, 不再像曾经的《禁忌星球》那样去唤醒未来,现在的它,只是对从未到来的未来的一种渴望 在Mark Fisher创造的术语里,它已然变成了一个失去的未来, 未来,已经被“废除”了 在我们讨论Mark Fisher关于失去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废除”这个想法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作祟本体论”,一个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组合创造出的词汇 德里达使用“作祟本体论”来指代这样的情况,即我们永远不会面对完全存在于当下或者彼处的事物 在我们所有的“经验”里,当下永远混合着过去与未来, 存在于当下的事物,永远与不存在的事物混合在一起 只有我们在与过去进行比较,以及预测未来的时候,我们的当下才拥有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想象你现在正在听一个简单的旋律 无论在任何时刻,你正在听到的,永远只是一个单独的音符,就其本身,只有它自己是完完全全存在于当下的 这个音符不带有任何旋律的属性, 让旋律变成旋律的唯一方式, 是不断的将当下的音符与过去出现的音符,还有你预期会出现的音符混合起来 旋律本身永远不存在于当下 它只会出现在由过去,现在,未来交织起来的相互作用中 我们的经历也正像如此,只有通过过去,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未来, 也只有借助于未来,方能理解过去 德里达的整个哲学构建都围绕着“作祟本体论”这个概念在进行 如果你之前看过我对于索尼克冒险2的分析 你会想起为什么二元的两极永远不可能同时存在, 因为它的定义永远涉及到了各自的对立面,他们甚至互相支持 也因如此,我们“被作祟”的经历 被那些不再存在的,还未存在的东西所困扰的经验 这些经历就像幽灵一样,不存在,却又如此真实 德里达对于语言和术语的关注,作祟本体论这个术语的创造,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这个词是haunt(闹鬼,作祟)和ontology(本体论)两个词汇的复合 本体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存在的本质, 因此hauntology在某些意义上是不认为“存在完全于当下“,而是“以一种作祟的形式(存在)”的一种本体论, 但这不是全部, 在这个词最初被创作出的法语里,haunt里的‘h’并不发音 因此hauntologie 和ontologie 实际上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 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个对于讲演与书写二元关系的解构, 在这个关系里,讲演是享有特权的术语 因为只有在书写里面,词汇才可能完全存在 与此同时这个词在某些方面也像幽灵一样,因为它通过一个真实存在,却又无声的字母,将它自己与本体论这个词,区分开了 真实,却不存在 在Mark Fisher的文化理论里,由他推广起来的幽灵本体论这个词汇的意义,对比德里达所创造的要具体的多 这种文化层面上的幽灵本体论,指代的是那种我们被自己过去创作过的媒体,艺术与娱乐方式所困扰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体现在,我们总是自相矛盾的试图以回到过去的方式来舒缓我们对于未来的期望 根据Mark Fisher的观点,因为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 我们已经陷了一个文化困境 人们已经不再试图通过畅想未来这种方式来构想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自由主义要求我们在短期内给出方案,快速解决问题,以及对于现存的文化形式的再复用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 显然科技上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不前,甚至与之相反,它可能还在加速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也就是在过去,新技术的涌现使得新文化形式的涌现成为可能 今日的科技却已沦落为对已固化的文化形式的重复与翻新的爪牙 早在80年代,理论家Frederick Jamison就已经批评过这种后现代文化情形 预言它会越来越趋向复兴主义与仿作形式 今日的情形比起当年有过之而不及,正如现在我们所见证的对于80年代的复兴主义 因为就当前形式而言,现在的我们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创造未来的能力 似乎我们已经失去了创造那种带有想象或者说期望异世界的未来主义的能力了 未来已经被废除了 站在作祟本体论的角度看 试图去复兴正在消失的,对于未来的向往,这难道不是很讽刺的事情么 我们回到过去,试图重新发现过去的人们是怎样去想象未来的 Mark Fisher把这一类情况与Christopher Nolan执导的电影《记忆碎片》里的人物Leonard进行了对比 Leonard 患有顺行性失忆症(患病者遗忘发病后的事物---译注) 他只能记起他人生里某个时间点之前的事情 但由于不能再创建任何新的记忆 能让他适应于这个世界变化的唯一方式就是借助于照片,笔记,和他身上的纹身 我们当下的文化处境就像是一个集体性的顺行遗忘症 丧失了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能力,这最终使我们陷于不停追溯过去的万劫而不复 值得注意的一点,即使当下那些有未来主义色彩的电影,它们也基本是在复刻以往 或重复以往的票房冠军试水过的剧情或者主题 或更细化的,化用来自上世纪的80年代文化美学,制作并模仿80年代特色的模拟合成器音轨 你甚至能在电影海报,电视节目里察觉到这种端倪, 甚至当下的一些Up主们也在追寻这股潮流,或模拟合成器音乐,或使用在80年代流行的那种霓虹主题色 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试图复苏过去的“作祟”MV 他们要么用古早的VHS录像带录制,要么被刻意剪辑成像是来自我们奶奶辈的造物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与其去想象一个崭新的未来,我们似乎更想重新经历一遍过去 我们更感兴趣于一个能够让我们去模仿和复刻的美学, 而不是亲自去创造它 电子游戏里也是这样 比如这几年在独立游戏圈子里的像素艺术和芯片音乐的再复兴 这就陷入了某种悖论 最前沿的技术,却被拿来去重新创造和模仿那些过时的技术 就如同《一级玩家》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于未来,可是电影中最重要的时刻 在某些方面只是在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层面上重复过去而已, 电影里的虚拟世界绿洲,是过往文化符号的集合体 比如哥斯拉,回到未来里面的飞车,还有铁巨人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的角色们甚至穿越到了斯坦李-库布里克创造的《闪灵》场景里去了 正如Mark Fisher所指出的,闪灵里的旅馆尤其切合”作祟本体”这个概念 一扇门,通向正在播放20世纪20年代流行音乐的舞厅, 而在另一个房间里,一个年轻女人的身体突然变老并开始腐烂 闪灵是一部关于过去如何利用我们来重复它自己的电影 而《头号玩家》里的角色重返这座“被作祟”建筑的剧情,让过去“作祟”(现在)的情形进一步升华了 尽管《头号玩家》里的虚拟世界在现在仍然是无法实现的 它与我们现在的情形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都是从旧的上下文中抽取出来的对过去的文化参考,然后被填充在一个允许他们重复和复制的空间里罢了 在过去几年里,诸如蒸汽波或催眠流行这样风格音乐的流行,并不是一件巧合 他们流行的内在动力其实来自我们想要回到过去的那种渴望 蒸汽波的素材来自80和90年代的流行歌曲,电影和商业广告的采样 这些采样之后会被加上放慢,loop,拼接,回放的特效 正如这种风格在最初成名时给人带来的奇异感一样 它完美的反射出了被Mark Fisher所洞见的文化情形 我们的文化发展放缓了 甚至也许已经开始在无限循环,反复地让过去回归 这种情形不知不觉间里将我们彻底包裹起来,不得脱身其中 就拿蒸汽波来说 科技的发展已经降低了常人制作音乐的门槛,互联网的诞生更使得他们制作的音乐可以相比之前更广泛的传播 蒸汽波的作者们却只甘于重复来自过去的声响 《头号玩家》在这种层面上来看,也不例外 电影里使用到的最尖端的视觉效果和CG画面,完完全全附属于重现过去文化面貌的需求 说到这里,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我并不是声讨这样做的媒体 这种复古美学的再流行,背后一定有它独特吸引人的地方 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的被它们所吸引 为什么是现在 Fisher分析的重点并不只是批判被“失落的未来”所塑造的文化 而是疑惑这些流行表征下的源头在哪里 它们又昭示了什么? 怀旧的趋势是偶然的吗? 还是我们,正如Fischer所相信的,属于某种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化由于其所处的境地 只有在重复与翻新曾经建立的文化模式中才能找到它的吸引力 将我们禁锢在熟悉的安全范围内 连接起了一个不会到来的未来,和一个不会消失的过去 阻止我们继续前进的陈旧文化形式就像是这个游戏里的房间 这是一款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过的多人在线游戏(应该是Worlds Chat --- 译注) 但几年后这个游戏几乎被人遗弃了 如果这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结构体,那么它应该早已化为废墟 但是它的数字本质阻止了它的衰败, 一个不能衰败的结构是不能为新结构提供空间的结构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明显过时却又未曾改变的建筑物 落后于现在 一个被时间困住的世界 在Fisher看来,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恰饭感谢时间)
Info
Channel: Jonas Čeika - CCK Philosophy
Views: 353,265
Rating: undefined out of 5
Keywords: hauntology, lost futures, 80s, mark fisher, derrida, jaqcues derrida, memento, ready player one, the mind's eye, vaporwave, hypnagogic pop, the shining, worlds, forbidden planet, fallout, retrofuturism, nostalgia, frederic jameson
Id: gSvUqhZcbVg
Channel Id: undefined
Length: 11min 10sec (670 seconds)
Published: Sat Jun 30 2018
Related Videos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is website is currently a work in progress! Lots of interesting data and statistics to come.